找到相关内容496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华严经》的内容

    华严经》也是从基础佛法著手扎根的,例如第四的〈四谛品〉,便是宣说苦谛、苦集谛、苦灭谛、苦灭道谛。大乘佛教说到菩萨行位,共有五十二个阶位,即是(《华严经》未明)、住、行、回向、地、等觉、...来集于我身。」(大正十二,七八三中)。可见〈地品〉既是华严宗六相圆融论的依据,也是伟大菩萨行的依据,地藏菩萨的大悲愿行,应该也是出于此二大经典的同一类型了。这虽是地上的法身大士所发弘愿,然在「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5255843.html
  • 论“六即佛”

    而已。故云相似即佛也。此乃圆教之位,又称六根清净位。断惑之历程如此:初断见惑。二至七断思惑,利根二即断。钝根三至七不定,但至七必定能断也。八至,则任运断界内尘沙惑。(界内尘沙惑,指对...,即八相成道。应以九法界身得度者,如普门示观。”从此发无功用道之真修,进历住、行、回向、地、等觉,破二至四十一品无明,皆属此位所摄。此即分证即佛也。”普润大师分证即佛颂云:“豁尔心开悟,湛然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4560622.html
  • 大乘不共法:五十二行位

    大乘不共法:五十二行位  大乘不共法:五十二行位   《成佛之道》:大乘不共法〖五十二行位〗  (一)  1.信心:钝根菩萨发心,对无上菩提,只做到顺不疑,相信无上菩提确是可以证得。  2....犯。  10.愿心:戒行清净,住戒自在,游于十方,所作随顺,要怎么做,就怎么做。  (二)住  1.发心住:以真方便发起住心,涉入之用,圆成一心之用。  2.治地住:心的明净,好像净琉璃一样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865106.html
  • 天台与净土

    。由於净因佛性的启发,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。一切净性开发之法无非佛法,一切众生皆当作佛,偏观诸法性,即空即假即中,事理无不圆融。   相似即佛者,谓相似解发,即圆教内凡位。初断见惑,七断思惑,此为二乘自觉的应身佛,仍须再去除尘沙与无明惑,方能更求圆教的清净法身佛。八、九、断尘沙惑。尘沙惑破後,习性全空。习气者,正惑之馀习,如盛肉之盘,虽洗过尤有腥气。又如贮酒之瓶,虽经荡过,犹有酒气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2882122.html
  • 罗汉、菩萨、佛陀是什么?

    仍有生死的漏洞而不能航出生死的苦海,所以又称世间法为有漏法;小乘虽是自了汉,但却已是不受生死的出世圣者,故而出世间法又被称为无漏法。   菩萨,有凡夫有圣人,菩萨共分住、行、回向、地的...三十三个阶位,在整个成佛之道的全程之中,初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一——第一无数劫已满一,八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二——第二无数劫已满,菩萨尚在即将进入三大无数劫的预备阶段哩。   因此,如果罗汉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4083413.html
  • 极乐世界四土生因

    ldquo;我不领众,必净六眼(即位——注),损人利己,但登五品(即随喜、读诵、讲说、兼行六度、正行六度五种,此位圆悟藏性,圆伏无明烦恼,而见惑尚未能断—&...西方净土本身并无此分别。极乐世界乃是阿弥陀佛依无漏善根所成的唯一清净的净土。     一、凡圣同居土生因   净业行人愿持名,未断见思惑,以一向专念之力,得蒙阿弥陀佛愿力冥加,临命终时,舍娑婆...

    大安法师(魏磊)著

    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845511825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什么叫做易行道和难行道?

    三宝的信仰坚定,对自己的信心笃实,所以,勇往直前,义无反顾,如法修行。   初住位前的位中,若遇魔障、业障、烦恼障、种种报障等,尚有退失信心的危险,所以叫做‘有退’。经常...圣严法师答:‘易行道’和‘难行道’,都是学佛修行的菩萨道。首先出现于龙树菩萨的《住毗婆沙论》卷五〈易行品〉。介绍菩萨的修行之道,有难、易两种。如世间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62211732.html
  • 理性感性与觉性

    深心随喜,或自己读诵,或为他人演说,自行化他,福慧双修,欢心行道,名观行即佛。   由观行位修证有功,深入法性,得六根清净。所得智慧,虽属有漏,但与能断无明的无漏智相似,位居,名相似即佛。  ...摄,发心利己利人,结果,断惑证真,使觉性出缠,三性提升而趋于统一,终于觉悟成佛。   至于觉性出缠,觉悟成佛的过程,必须经历住、行、回向、地等阶位,转凡入圣,然后证等觉,登妙觉,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智慧|文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8415029975.html
  • 三惑 四谛 五明

    一心三惑,又称为同体三惑。断一惑即断三惑,得一智即得三智,这称为“三惑顿断”,“三智一心中得”。但就断惑的渐次上,先在位断见思和尘沙,其中初断三界的见惑,次六断三界的思惑,后三断界内外的尘沙惑。从住位的初住以后到地渐次断无明一品,证中道理一分,即断四十品惑。更破一品无明,进入等觉位。再进而破第四十二品无明,发究竟圆满的觉智,智断二德圆满...

    黄忏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739807.html
  • 论唯识学的修行次第与内容── 一个时代主题的回应

    包括住、行、回向、地和等觉菩萨、妙觉菩萨。  唯识修行是次第与圆顿的统一。五十二阶是唯识修行的次第,究竟位是唯识修行的结果。觉悟的前提是严格有序的修行,修行的目标所终级的觉悟。  三、预备阶段  由低级到高级,唯识学将修行划分为五个阶位。其中资粮位是唯识修道的初位,是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的准备阶段。包括住、行和回向。  《成唯识论》卷九描述资粮位的特征是:“乃至未起识,求...

    魏德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2950939.html